历届大会回顾

春华秋实,弹指一挥间,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20年亲历记

--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定于2025926-30日在山东烟台召开

20250207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我国植物整合组学和蛋白质研究相关学科发展,推进中国蛋白质科学新高地建设步伐,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指导,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植物学会植物整合生物学专业委员会、鲁东大学、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鲁东大学农学院、鲁东大学农林工程研究院、济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暂定于2025926日至30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山宾馆召开,会后还将举办为期两天的整合组学和蛋白质科学最新研究技术培训班,鲁东大学张洪霞教授为第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新任秘书长。

image.png

春华秋实,论道烟台,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无尽的科学前沿,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有你同行,风景必然更加精彩!

image.png

会议将邀请蛋白质科学和植物组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做大会报告,旨在为相关领域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此次学术会议的召开,将集中展示近3年来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image.png

大会将于2025年秋季在山东烟台东山宾馆召开,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热烈欢迎大家积极参会。热诚欢迎各位同行莅临指导,期待同各位团结合作,共同促进我国植物蛋白质科学和多组学领域相关科学家的合作,期待大家协同攻关,取得更大科研成果!

image.png

2023728日至30日于贵阳召开的第8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闭幕式前,进行了第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承办单位竞选演讲,并组织所有坚持到最后的参会者一人一票进行投票,选定下一届大会的承办单位。

image.png

据统计,此次共有包括贵州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大学、鲁东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在内的七所大学积极申请下一届大会承办权。经过申请单位代表激情演讲,全体代表进行投票,最终收到405张有效选票,鲁东大学以28.39%的得票率,排名第一,获得第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承办权,张洪霞教授为新任大会秘书长。期待20259月底国庆前,大家再相会,相聚美丽烟台!

根据大会规划,第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设有大会主题报告、特邀报告、大会报告、青年论坛、墙报等多种形式。大会主题为整合组学时代的植物蛋白质功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功能、生理生化、蛋白质结构功能、生物信息及多组学等蛋白和基因研究相关最新动态,晚上进行青年论坛,主要邀请新工作的年轻教师和研究人员,博士后及做出一定研究成果的高年级博士生做学术报告。会后还将进行为期两天的整合组学和蛋白质科学最新研究技术培训班。预计邀请至少10位院士、100位国家级人才、200多位大会报告人参会,总体大会规模1500人左右,培训班控制人数在300人之内。

根据最新汇总信息,20259月底,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第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已经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研究员、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教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教授当大会共同主席,已经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教授当大会名誉主席,另外几位院士,包括曹晓风、谢道昕、赵振东等,已经邀请并基本确定参会,更多院士专家正在积极邀请并期待能够尽快确定行程。具体准备事项正在新秘书长张洪霞教授的高效组织下,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我国的植物蛋白质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植物光合相关蛋白复合体、植物膜蛋白、植物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我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科学家,紧跟时代潮流,也召开了许多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据王旭初教授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开始,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基本每两年举办一次。王旭初教授本人从200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从事植物蛋白质组研究,并开始参加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和蛋白质功能研究大会。经过整整20年的发展,王旭初本人也从博士研究生变成了植物蛋白质科研工作者,从助理研究员,到副研究员,到研究员,再转评为教授,到硕导,到博导,到博士后合作导师,再后来成为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一步一步走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年黄金岁月,弹指一挥间,试问,人生能有几个20年?衷心感谢这20年以来,各位师长和同仁的关心、支持和鼎力帮助,相信明天会更好!

1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研讨会:2005417日至19日,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举行,其中,邀请到国际著名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专家日本Komatsu Setsuko博士作了题为“蛋白质组学研究-迈进水稻基因组学功能的一步”大会特邀报告。

image.png

2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研讨会:为了更好地加强我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学术交流,中国植物学会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71023-24日在北京香山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3个单位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王旭初博士应邀参会并做题为真盐生植物盐角草耐盐蛋白质组研究进展的大会交流报告,图为大会现场,王旭初博士正在做学术报告。

image.png

3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大会2010521日至23日,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大会在武汉植物园召开。来自全国38个单位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王旭初博士做了题为Integrated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ed new salt tolerant mechanisms in halophyte Thellungiella halophila leaves under high salinity的学术报告,取得了很好的交流效果。

image.png

4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大会2012119-11, 由亚洲大洋洲农业蛋白质组组织(AOAPO)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术大会及首届国际农业蛋白质组学前沿论坛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再次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的15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本次大会上,王旭初博士做了题为Plant proteomics: History, Advances, Challeng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next 10 years的大会交流报告。会议期间,专家们一致提出蛋白质组学研究应该更多地和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技术相结合,着重探讨生命现象的内在机理和解决科学问题,特别是农业科学中的关键问题。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促进本学科更好地发展。

image.png

5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讨会:2014623-27日,第五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亚太农业蛋白质组学组织、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染色体基因组蛋白质组分会、黑龙江省蛋白质组学学会主办,由黑龙江大学与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大学联合承办。开幕式由国内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主持。

image.png

王旭初研究员做了题为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nd application in tropical crops的大会交流报告,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内外200名代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每次研讨会,都有来自世界各地和全国不同单位的很多位代表参会,这些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工作正在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image.png

6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20161218日至27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王旭初研究员任秘书长的第六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暨第二届植物蛋白质组最新研究技术培训班,在海南大学成功召开。

image.png

来自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澳门,以及美国、日本、巴基斯坦、缅甸等153个单位的1319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大会报告人中,包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25位国家级领军和青年人才,5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以及12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大会开幕式由本次大会秘书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王旭初研究员主持,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教授致欢迎辞,大会主席朱玉贤院士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讲话。朱玉贤院士明确指出,功能蛋白的深入研究,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方向,而人类蛋白质组草图的完成,掀起了蛋白质组及蛋白功能研究的新热潮,这将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新焦点和新热点,同时整合各种组学生物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将是近年的研究热点、重点和难点。

image.png

随后举行的为期七天的蛋白质组技术培训班中,共23位国内外一线技术专家,进行了植物蛋白质功能和蛋白质组最新研究技术免费培训,共218人参与了培训班。本次大会还成功吸引到国内20家赞助商,3家国外赞助商,有84名公司代表参会。

201854日,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热带岛屿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海南省博士协会共同协办的首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科学青年学术大会,于201854日在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召开!

image.png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68个单位的439位代表参加了本次青年盛会。该会主要有我国植物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年轻科学家组成,大会报告人中,包括17位国家级领军和青年人才,2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 2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以及11位各省市自治区的青年拔尖和青年杰出人才。大会包括主题报告4个、专题报告4个和大会报告38个,共46位报告人进行了精彩学术报告,其中3位著名公司创始人或者总裁做了创新创业报告,共有12家著名生物技术公司赞助大会,取得了非常好的交流效果。

image.png

王旭初教授做了题为Progress in Plant Proteomics and Application in Rubber latex: focused on small rubber particles的大会专题交流报告。参会期间,大家特别讨论了我国植物蛋白质组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认为国家应加强对植物蛋白质和植物组学研究的投入,通过执行相关重大项目来进一步完善国内植物蛋白质组研究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

会后,与会代表一致赞同尽快申请在贺福初院士缔造和发展的中国蛋白质组学会下成立中国植物组学研究分会或者工作委员会,将来该分会的成立后,力争不定期举行植物蛋白质组交流大会,实现类似青年学术交流的新四化,即常态化、国际化、高端化和年轻化,保证学术交流积极有效运转,将有力促进我国植物基因组、蛋白质组、转录组、代谢组和表型组等多重组学联合发展,为推动我国植物组学学术交流和加强国内外同行间的往来合作,加快学科建设和发展,使我国植物组学研究与应用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盛会是一个纯学术性的高端、精品和经典的大会,必将促进中国生命科学多重组学、生物信息、生物大数据,特别是中国植物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同行间的深度交流合作,共同提高中国生命组学研究水平!

7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2018112日至6日,由中国植物学会主办,济南大学承办,亚太农业蛋白质组协会、山东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协办的第七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暨2018农业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在济南南郊宾馆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112个单位的743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隋森芳、种康,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朱健康,亚太农业蛋白质组学组织(AOAPO)主席Setsuko Komatsu教授,山东省科协副主席纪洪波,教育厅科技处副处长曾宪文,济南大学校长张士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济南大学副校长李光红主持。大会主席匡廷云院士在致开幕辞时回顾了全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的历史,阐述了植物蛋白质研究面临的机遇,展望了全球植物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号召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共商新时代植物蛋白质研究发展大计,努力把我国的植物蛋白研究推向国际舞台的更前沿。大会学术报告共分为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光合作用与光信号、植物逆境应答、植物发育、基因组与整合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新技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生物钟与环境适应性调控、功能蛋白质组学、经济性状基因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十一个专题。以匡廷云院士等五位院士为代表的10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大科学领引下的新时代植物蛋白质研究的大会主题,向743名与会代表展示了22个大会报告和83个专题报告。

image.png

王旭初教授做了题为Simple or complex? Proteomics of different rubber particles revealed small rubber particle is a crucial machine for ethylene-stimulation of natural rubber biosynthesis 的专题交流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会闭幕式由王旭初教授主持,本届大会秘书长秦晓春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发言。最后,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秘书长徐平研究员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宣布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工作组筹备工作圆满完成,选出了以上海师范大学戴绍军教授为组长,海南师范大学王旭初教授为常务副组长兼理事,包括全国50个单位的60名博士教授为理事的第一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会理事会成员。将来中国蛋白质组学会将会领导并大力支持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工作组的工作,共同推动中国植物蛋白质相关研究走上一个新台阶,尽快占领世界植物蛋白质组研究制高点。

image.png

会后,与会代表一致赞同下一届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在成都举行,由四川农业大学承办,陈学伟教授为第8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秘书长,负责组织策划相关会议,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推进植物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加快我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使我国植物蛋白质研究与应用迈上一个新台阶,最终提高中国植物蛋白质基础研究水平!

在此期间,为了总结植物蛋白质组学20多年发展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由王旭初教授任主编,阮松林研究员和徐平研究员任副主编,带领我国植物蛋白质研究领域18位著名专家编委,经过10年酝酿,5年策划,3年写作,2年修改,八易其稿,三审三校,写作而成的学术专著,终于完工并于20222月正式出版了!

image.png

《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专著工程浩大,由十八位心怀美好理想的教授博士们呕心沥血撰写而成的,大部头,153万字,精装全彩,大16开,960页,重达4.3斤的大砖头,定价568元一本,终于在2022年由学术界高大上的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面向全国发售。这是我国植物蛋白质组研究领域的一个丰硕成果,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情。

2020124日至7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海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筹备,终于在中国海口海南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image.png

本届大会主席为贺福初院士,匡廷云院士为大会名誉主席。张玉奎、曹晓风、种康、朱健康、邓兴旺、孙大业、陈晓亚、刘耀光、骆清铭等9位院士担任大会副主席。此外,会议还邀请到72位知名专家学者介绍本领域前沿热点和最新进展。

image.png

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中国138个单位的619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海南岛外参会代表326人(包括15家公司的63位参会代表),岛内参会代表中,海南师范大学163人,海南大学65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73人,岛内其他单位25人。大会报告人及参会代表中,包括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名,其他各级各类人才50多人。

image.png

大会开幕式由CNHUPO秘书长徐平研究员主持,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局长陈雷致开幕辞,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致欢迎辞。开幕式上,陈雷局长代表海南省委组织部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他以地理位置好、生态环境好、发展前景好介绍了海南省概况,并重点介绍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人才政策。他指出,这次大会是一场高端、经典、精品的学术性会议,将为海南省的科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新思维、新启示,也将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新机遇、新资源、新动力。李红梅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她表示,今日院士名家云集海师,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值得铭记的大事、幸事,不仅为学校带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更为学校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了助力、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悉心指导,同时诚邀大家加入海师,加入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伟大事业。

开幕式后,时年87岁高龄的泰斗级院士匡廷云研究员做了题为光合作用与智能化植物工厂的开场主题报告,在40多分钟的报告时间中,匡院士系统介绍了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研发的植物智能化工厂在热带海岛生态环保的中的应用前景。

image.png

随后,贺福初院士做了题为“Proteomics-driven precision medicine(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密医学)的大会主题报告。贺院士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出发,系统介绍了蛋白质组计划的最新进展,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是把一本天书给印制出来,要解读这本天书,还得靠蛋白质组学。随后,贺院士重点介绍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我国科研人员根据101例早期肝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样本,取得的重要蛋白质组研究成果,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时代新概念。

image.png

在后续特邀报告中,张玉奎院士做了题为面向精准医学的蛋白质组分析的精彩报告,曹晓风院士围绕组蛋白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转座子活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研究员主持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相关内容通过网络图片直播形式向全国同行进行了实时播报,截止2020129日晚上8点,阅读和下载量达到了142105次,在全国同行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image.png

下午,大会场地一分为三,分别就生命健康与蛋白质医疗、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生态环保与资源利用三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126日上午,精彩报告继续进行。大会开场报告有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教授进行,朱院士做了题为“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molecular breeding of crops”的特邀报告,介绍了基因编辑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基因编辑取得的成果,还介绍了世界首创的香味玉米这一基因编辑产品。接着,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教授做了题为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会主题报告,详细讲授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所用的技术原理以及取得的成果。

image.png

在第二部分大会特邀报告中,由傅向东研究员、徐平研究员、浙江大学张亮生教授、徐小冬教授和戴绍军教授,分别做了题为“Towards sustainable green revolution”特异灵敏泛素化修饰高效检测技术体系研究花卉基因组与开花植物的进化植物生物钟与环境适应性调控蛋白质氧化还原对小花碱茅盐碱逆境应答的调控作用的大会特邀报告。

image.png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学者就生命健康与蛋白质医疗、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生命组学与创新创业、生物组学与基因功能、生态环保与资源利用、生态环保与研发应用等研究进行广泛交流,探讨生命健康及生态环保研究中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共谋自由贸易港新时代背景下的海南长期可持续合作发展大计。

image.png

本次大会秘书长王旭初教授做大会专题报告并回答听众提问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盛会是一个纯学术性的高端、精品和经典的大会。当然,正如在本次大会简短闭幕式上王旭初教授所说的一样,由于准备时间太仓促,从2020113日上午十点半,王旭初教授在北京,给贺福初院士汇报工作,并由贺福初院士确定125号来海南开这个大会,然后119日王旭初教授回到海口,正式准备大会,到124日报到,满打满算只有25天。在匆忙准备过程中,要对接这么多院士,邀请这么多专家,沟通这么多参会人员,导致时不时忙中出错,大问题没有,小问题不断,敬请各位抓大放小,多多包涵为谢!

image.png

大会志愿者合影留念,志愿者们素质高,态度好,笑颜如花,热情似火,大家印象深刻!

image.png

本次大会的召开,对海南乃至全国生命生态科学发展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生命生态科学基础研究水平,促进中国生命健康、生物组学和生态环保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又与新时代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关键议题高度契合,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8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随后,2023728日至31日,由中国植物学会指导,贵州大学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承办的8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暨首届贵阳生命科学新高地顶尖科学家论坛,于在贵州省贵阳市顺利召开,会后还顺利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蛋白质科学和多重组学最新研究技术培训班。

据不完全统计,在为期三天的学术大会中,共有259个单位1619人参与本次大会。

image.png

另外,还有包括中科新生命、杭州景杰、上海天能等43家公司在内的220多名公司代表,50多位领导嘉宾,以及150多位大会志愿者参会,总计参会人数在2100左右。

image.png

会议期间,共有22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学术交流报告。其中,匡廷云、种康、邓兴旺和朱健康4位院士做了大会主题报告,陈学伟、傅向东、高彩霞、黎家、漆小泉、沈建仁、田维敏、王二涛、王旭初、巫永睿、徐平、赵德刚、张立新、周丛照、周俭民等15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特邀报告,蔡应繁、陈玲玲、陈乐天等18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报告,孟诚卫、秦国臣、孙桂玲等22位专家在会后的培训班中做了技术培训讲座。在上述所有报告人中,有110多位入选各种层次的国家级人才。在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21年的举办历史上,首次参与人员突破2000人大关,在我们这种小范围、专业性纯学术会议中,应该是值得好好纪念的一次经典盛会。

大会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副校长陈祥盛教授主持,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致欢迎辞。在激情洋溢的欢迎辞中,李建军书记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多彩贵州,相会爽爽贵阳,并向各位简单介绍了贵州省和贵州大学科研发展基本情况。李书记还特别向广大参会代表发出诚挚的邀请,期待大家支持推动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支持祖国西部省份和贵州大学生命科学新高地建设,衷心希望在座的专家学者推荐优秀人才到贵州大学工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以各种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随后,本次大会主席种康院士致开幕辞。首先,种院士对大会共同主办方贵州大学和主要承办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表示了衷心感谢,随后回顾了21年来历届大会的基本情况,并对大会后续安排做了简单介绍。据种院士介绍,本次大会设有大会主题报告、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培训讲座、墙报等多种报告形式。大会主题为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新高地时代的植物蛋白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功能、生理生化、蛋白质结构功能、生物信息及多组学等蛋白和基因研究相关最新动态,会后还成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蛋白质科学和多重组学最新研究技术培训班。

image.png

种康院士还特别指出,依托中国植物学会,728号上午刚刚在贵州大学召开了中国植物学会植物整合组学分会成立大会,期待大家将来多借助整合组学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推进植物蛋白质相关学科发展,取得更多重大科研成果!

随后,大会进入合影留念环节,因为参会人数众多,2000多人组织合影工作量太大,我们请各位代表原地就坐,安排摄影师在台上直接现场拍摄,效果更佳。更多大会照片请点击图片直播链接观看:https://live.photoplus.cn/live/66566123?accessFrom=live

image.png

合影之后,大会随即进入主题报告环节,该环节由本次大会秘书长、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引进的国家级人才王旭初教授主持。

主题报告环节的第一位报告人,是本次大会名誉主席、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匡廷云院士, 90高龄的匡廷云院士给大家做了题为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昨天、今天、明天的精彩报告。在将近50分钟的报告时间里,匡院士全程站着做报告,她深情的回顾了我国植物蛋白质研究70多年的辉煌历史,特别是自己从事植物光合作用研究60余年的峥嵘岁月,情真意切,意犹未尽。匡院士还特别提到了在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十几位年轻人所做出的学术贡献,给年轻人更多希望和鼓励,相信晚辈们必将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献身精神,在无尽的植物蛋白质科学前沿研究中,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image.png


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本次大会主席、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种康院士给大家做了题为基于组学策略的小麦春化感知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种院士首先给大家介绍了春化的基本概念,并阐明了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粮食作物小麦中春化基因的几个命名问题,进而介绍如何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小麦春化基因调控机理。

image.png

29号上午的最后一个主题报告中,来自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美国科学院邓兴旺院士,给大家做了题为现代农业分子定向育种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邓院士如何在位于山东潍坊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带领团队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为中国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尽快腾飞,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以便使广大农民生活更加美好!

image.png

后续大会特邀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种康院士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沈建仁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周丛照教授和贵州大学的赵德刚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植物蛋白质结构解析及功能研究“Molecular mechanism of efficient carbon fixation in cyanobacteria”杜仲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在贵州乡村振兴中应用的大会特邀报告,激起了参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image.png

下午,在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黄果树厅、舞阳河厅、贵州厅、贵阳厅、贵安厅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了五个专题的报告,专题一蛋白质组图谱计划及单细胞蛋白质组研究、专题二细胞器蛋白质稳态调控机制、专题三特色植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专题四生物钟蛋白与植物环境适应性调控机制、专题五植物蛋白结构前沿研究技术与应用,共计55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

image.png

30号上午,大会特邀报告在主会场继续进行,上半场由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研究员、河南大学的张立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巫永睿研究员和来自广州大学的黎家教授,在上半场分别做了题为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植物光合作用分子机理与光能利用研究进展优质高蛋白玉米分子模块挖掘与功能解析植物类受体激酶与小肽激素的大会特邀报告,大家积极提问,讨论很热烈,取得了很好交流效果。

image.png

大会特邀报告下半场由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研究员主持,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陈学伟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研究员(由王伟博士代讲)、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田维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员,分别做了精彩特邀报告。

image.png

30日下午,同样分为五个专题在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专题六蛋白质修饰组与功能代谢组研究、专题七生物信息工具在植物多组学研究中应用、专题八定量蛋白质组在植物研究中应用、专题九植物应答养分逆境的蛋白质组机制和专题十重要经济农作物蛋白质与基因功能研究分别在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黄果树厅、舞阳河厅、贵州厅、贵阳厅、贵安厅进行,共计58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

image.png

31日上午,五个专题分别在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专题11“整合组学在植物逆境应答中应用、专题12“植物光合蛋白与环境适应功能研究、专题13“植物基因功能及激素信号蛋白调控机制、专题14“植物功能基因及蛋白质调控机制和专题15“植物发育分子进化与基因调控机制分别在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黄果树厅、舞阳河厅、贵州厅、贵阳厅、贵安厅进行,共计60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

image.png

下午的学术报告继续在主会场进行,由上海师范大学戴绍军教授主持,第一个报告人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朱健康院士。在30分钟题为植物逆境胁迫分子应答机制的主题报告中,朱院士给大家回顾植物抗逆基因研究发现历史,并对最新发现的植物逆境基因调控机制做了详细描述,对植物激素在逆境调控的作用机制做了详细介绍。

image.png

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的高彩霞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研究院徐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和贵州大学王旭初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植物基因组编辑定向设计分子育种“Quantitative proteomics-ub chain”根瘤共生固氮及丛枝菌根共生形成与演化分子机理“Proteome atlas reveals new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 natural rubber biosynthesis in Hevea rubber tree”的大会特邀报告。

image.png

最后,进行了精彩的大会闭幕式。首先,由湖南大学姚瑞枫教授宣读优秀墙报评奖结果,包括张德建、游静、王思思等20名同学获得优秀墙报奖,由高彩霞研究员和王二涛研究员颁发优秀墙报证书,奖品为王旭初教授赠送的《植物蛋白质组学 》。

紧接着,由贵州大学胡国雄教授宣读优秀志愿者名单,共有包括黄燕玲、杨有翠、吴文豪等在内的35位同学被评为本次大会的优秀志愿者。

另外,在本次大会中,贵州大学王旭初教授团队28位成员,全身心投入到大会筹备工作中,在近一年的准备工作中,该团队人员兢兢业业,为大会成功召开,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感谢!

image.png

据会后统计,在包括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等在内的259个参会单位的1619为正式参会代表中,贵州大学理所当然贡献了最多参会人员。在所有贵州省之外的参会单位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来了39参会代表;其次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派出33位参会代表;再次为河南大学,来了32位参会代表。另外,参会代表在10人以上的单位,依次还有:四川农业大学(31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30位)、华南农业大学(25位)、广西大学(23人)、云南大学(23位)、浙江大学(23位)、中国农业科学院(22位)、南京农业大学(17位)、华中农业大学(17位)、上海师范大学(17位)、福建农林大学(15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4位)、华中师范大学(12位)、浙江农林大学(12位)、中国农业大学(12位)、复旦大学(11)、鲁东大学(11位)、南方科技大学(11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1位)、中国水稻研究所(11位)、河南农业大学(10位)、华南师范大学(10位)。衷心感谢上述单位及该单位的积极分子鼎力支持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包括中科新生命、上海天能、杭州景杰、上海拜谱、布鲁克、爱博才思等43家生物技术公司的鼎力赞助,在此一并致谢!

五年的等待,五年的期盼,本次大会的召开来之不易。第七届大会于201811月在山东济南胜利闭幕后,第八届大会经历了曲折的筹备过程,因新冠疫情影响,大会召开时间从2020年推迟到2022年,举办地点从成都转移到贵阳,原计划在贵州大学成立120周年之际,于20229月召开。但是,20229月初,贵阳突发疫情,贵大封校,大会推迟到2023年暑假召开。经过五年艰苦准备,1700多个日夜漫长等待,大会终于成功召开,感谢中国植物学会领导对本次大会的精心指导,感谢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对大会的大力支持,感谢第一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组工作组委员们对大会的辛苦付出,感谢第八届中国植物蛋白质大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感谢全体大家积极参会,感谢各位赞助商的鼎力支持!

image.png

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办会不易,组织太难,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无以言表,期待20259月底,大家再聚山东烟台,看山赏海,非常大会,非常期待,共同努力,辉煌继续!

此致

敬礼!

9届中国植物蛋白质研究大会

筹委会 全体代表

202527